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毋病毋痛,呷嘎七八十, 保險魯買魯散呷 [讓數字說話]

試想  顧客活了20~30年,總是健健康康, 期間沒生什麼大病,這樣如果過多的保險資金配置,而排擠掉投資的資金,是否會造成投資的資產累積差異更大?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問題

假設醫療費用的風險為僅50萬, 其他立基點跟上次一樣
30歲,30年期間
1.每月閒置資金 3萬, 投資年化報酬 5%, 若不投資的話便是儲蓄,沒利息
2.如果發生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

3.選擇任何時間點均可以開始投資或者開始買保險(但會資金排擠) 


先講結論
如果擔心的風險僅僅只是50萬左右的醫療費用風險, 那建議還是把錢省下來吧! 拿去做投資比較正確,因為年老時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變稍微有錢




狀況1-1: 
資金完全去做投資, 不理會風險,沒有買保險轉嫁風險
說明: 
(1)可以發現在年輕(A1B1C1三區紅色區塊)在罹患疾病時,除了前一年沒有辦法承受此花費以外,如果在第二年後發生, 基本上,手上資金完全可以應對50萬花費,儲蓄理財是可以讓自己承受風險的發生(風險自擔)

(2)有趣的是可以看到,在資金不受保險規劃而排擠的情況下,只要投資的早,且疾病發生的時間點又是在老年(A3區), 即便扣除50萬的花費,半數情況還是可以保有1500萬(藍色區塊)以上,甚至在最佳理想情況還可以累積2497萬的資產



狀況1-2: 
資金30%部分做買保險, 70%資金拿去做投資(適度購買保險)
說明: 
(1)若透過保險僅轉嫁醫療花費50萬後, 可以和完全投資(狀況1-1)做比較,在年輕時(A1B1C1區紅色區塊)即便發生醫療行為,手上資金幾乎並不會有太大差異, 也就是說這種低度損失的風險,透過保險來轉嫁,其實一點保險效益都沒有,此時花錢購買的保險是錯誤的,因為風險完全可以承擔

(2)和完全投資(狀況1-1)做比較,可以發現如果該顧客小傷小病活到50~60歲,在老年時期,兩者資產差異會非常大,完全投資的人將有很大機會資產累積達1500萬以上(藍色區塊), 但是若將部分資金拿去做風險轉嫁(買保險),則資產達1500萬的機會小多(藍色區塊較小),差異來到 122萬~714萬之間,此項規劃非但沒有達到達到風險轉嫁的效益,更壓縮投資獲益,造成顧客老年時資產縮水

(3)在保險效益線上下,僅僅出現40萬的保險效益差異,對於每個月花 30% 的資金,也就是每個月花9000元(一年花費9.8萬)在規劃保險上,實在不符合投資效益! 應該把資金配置在投資部位,加速資產累積




狀況1-3: 
資金50%部分做買保險, 50%資金拿去做投資(過度購買保險)
說明: 
(1)圖上可以看出,做了過多不適宜的保險規劃,真的是場災難,幾乎可以肯定顧客老年時期的資產會大部分落在500~1000萬間(黃色區塊),僅有少數有機會大於1000萬,但也不可能大於1250萬(綠色區塊), 因為資金無效的錯誤配置,導致資產下降,此種規劃會讓你年老時輸給僅做投資的人資產1200萬

(2)從保險效益線上限的差異,也可以發現保險規劃在發生醫療事件時,居然僅產生 18萬的資產落差而已, 18萬的差異? 每年花費9.8萬買保險,但是卻只有差18萬, 怎麼想都不合理,而且投入的資金從9.8萬/年(花費資金的30%) 提高至18萬(花費資金的50%), 卻僅與狀況1-2 (保險效益40萬) 差22萬而已, 真心覺得此規劃是佛心規劃, 擺明送錢給保險公司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