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要承認自己的投資決策錯誤! 也是不容易的事,畢竟這就否定了自己
但是正確的理財觀念,先前錯誤的決策來自於不了解總體經濟,更荒謬的說發應該說完全不懂總體經濟,只是單純的認為匯率匯率好低,應該不會在更低了就進場購買,愚蠢至極!
經濟數據解讀向來就是公說公有理,愛聽不聽隨便你! 我對數據的解讀~只是我的個人觀點
先做結論: 我並不覺得澳洲經濟接下來會更好!
國民經濟
- GDP連續五個季度下降: 這樣你會認為這國家目前經濟很好?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雖均生產總值上升,所以受益者可能主要在資方而非勞方
- 私人消費支出:五個季度下滑,雖國內生產總值上升,但民眾並非受益者,顯示民眾消費支出下降,預測未來收入變少
- 私人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消費力跟不上GDP的增加,GDP增長沒有反映在收入
- 外商直接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 外商直接投資週期很大,但與GDP占比近兩年的投資占比逐步下降,顯示國內缺乏投資機會
-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在2017年到達高峰後,則逐月下滑,顯示企業投資生產設備逐步減少
- 總儲蓄率: 總儲蓄率雖與前期相比上升,但逐年上升,國內消費趨於保守
- 國內生產總值(庫存變化): 澳洲企業規模偏小,企業本身不愛庫存,庫存相較於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企業預期不好
- 國內生產總值: GDP的上升,但並非出現在C,I 主要是在出口項,出口商有獲利但民眾無實質獲利
- 國內生產總值(貨物和服務進口): 進口下降,顯示國內需求下降
- 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支出:一般政府) :政府支出上升,預計政策引導GDP上升
- 國民總收入與可支配收入總額: 總收入從2015年後整體趨勢上升,可支配收入也上升,平均上增加,但是消費力並沒有上升
- 家庭債務存量: 債務近五年持續上升,收入上升,消費下降,但債務持續上升? 不動產貸款上升?民眾不舉債投資與消費
生產相關
- 工業生產指數增長: 同時性指標,近六個季度下滑, 最近一期上升, 顯示製造業預期趨向正向,但指標性上升, 表示某特定行業(製造/礦業/公共 一者)拉高指數
- 產能利用率(製造業): 利用率週期性的波動,近一個月生產指數上升,但是產能利用率卻下滑,先前投資的產能,以及人力的縮編,產能利用率明顯下降
建築及房地產業
房價增長: 已經連續8個季度下滑,近年房價飆升,政府刻意打壓,政策性有效抑制房價
政府和公共財政
- 稅收: 稅收增加10764百萬,但是在政府債務方面卻增加39115百萬,顯示政府負債務逐步上升
- 國家政府債務: 近期政府舉債持續上升(不是壞事)
- 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 債務占比不算高,近10年從10%增加到30% ,仍可透過生產和銷售商品和服務來償還債務,比較不容易再產生債務。(與其他國家相比偏低)
人口和勞動力市場
- 就業人數: 就業人口數逐月緩慢上升,可能來自於外籍勞工不斷投入市場
- 月收入: 近三季逐步下滑
- 勞動生產率: 生產效率下滑,可能投入過多人力,但是並沒有投入相對應的資本(技術或設備),所以導致生產效能下降
- 採礦業就業人口數: 礦業就業連續三季下滑,從近期對於礦物原物料外銷出口下降也可以相對應看出
- 建築業就業人口數: 三年前爬升後,近兩年均水平,有效抑制房價
- 金融和保險就業人口數: 傳統製造業下滑,金融服務業逐步興盛,兩年均值來不斷上升,顯示傳統產業逐步轉型
- 失業率: 近兩年些微微攀升,顯示就業人口逐步超過市場需求
- 勞動參與率: 近一年經濟活動人口(包括就業者和失業者)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整年逐月上升,可能是就業以及失業人口上升
- 金融和保險服務平均每週收入:金融保險業週薪大於建築業以及整體平均收入,可以發現金融服務業的竄起,傳統製造業的衰退
國內貿易和家庭調查
- 零售銷售增長: 門市零售連續三年嚴重下滑, 民眾消費也反映出這情況
- 機動車銷售: 近三年沒有大大的增長趨勢,顯示澳洲車輛並非民眾的奢侈消費
- 家庭支出/人: 總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也上升,但近10年澳洲的家庭支出並無明顯上升,但2010後非常緩慢下滑
- 家庭收入/人: 2000年急升至2012來到高峰後,逐年下滑,顯示近幾年景氣並不是非常好
通貨膨脹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長: 相較於前4季的衰退(衰退至 1.7%), 近一期上升,物價有些微的上升,但CPI仍屬於低檔,因為近兩年薪資成長年增幅均有2%以上 (過往都CPI都是 1.9%~2%)
- 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化: 扣除易波動的食物與能源的數字,當核心物價變動率低於3%時,經濟成長率應是處於相對低的水準。
- 預測消費者物價指數增長: 官方預測,未來物價指數仍會持續上升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由2011年的指數相比較,增幅最大的是酒類與菸草(150%),其次是醫療(138%),第3為住宅(120%)
-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由2011年的指數相比較, 製造業木業增幅最大(140%),再來農業(134%),第3為採礦業(120%),其餘也均有110%-120% 水準
貿易相關
- 貿易差額: 順差2019年初達最高峰後,連三季下滑,顯示出口力道減弱,主要為大陸出口衰退
- 出口總額: 出口下滑,主要來自於醫藥產品出口的跌幅最大,還有非食用原料的下滑,但反觀進口藥品卻不斷的大幅增加,占比最高,達進口總額的36%,影響最大
- 鋁出口: 鋁(10%)+藥,醫藥(10%)出口, 就佔了出口總額的將近20%,藥類下滑影響最鉅;
- 進出口國家:主要來自於美國以及新加坡的進口增加,其他如大陸或德國的的進口都衰退; 原料,食品, 礦物, 為澳洲出口大宗,最大的出口國為大陸,再者為日本以及韓國..
國際收支
- 經常帳戶餘額: 經常帳為正數,表示該國的淨國外財富或淨國外投資增加
- 外商直接投資: 投資起伏大,顯示外商直接至該地設立公司,長遠來看看好當地,而直接境外投資的下滑,顯示境外投資客不喜歡透過股票,有價證券等方式 取得澳洲資產
- 外債: 自2018年初以來便持續平穩下滑,顯示並沒有積欠其他國家大筆債務,相對來說匯率影響較小
- 短期外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一年內要還款的外債,僅占GDP的25%,不太擔心流動性風險問題
- 經常帳國際收支平衡表:經常帳為增加主要來自於境外投資,貨物,信貸的經常帳大幅增加,其他項目倒是變動不大
- 資本賬和金融賬國際收支平衡表:資本帳和金融帳的占比相較之下變動不大
- 資金流出: 除紐西蘭和德國資金外流出增加,其餘國家資金流出放緩(澳幣逐漸貶值)
- 資金流入: 相較於前期,各國資金流入均明顯下滑,並不看好澳洲,(澳幣升值機會小)
貨幣政策
- M2貨幣供應: 貨幣供給持續下滑,緊縮貨幣政策
- M3貨幣供應: 貨幣供給的將近信用貸款總額的一半,表示貨幣充足,通膨疑慮較小
- 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也逐步下滑,可能是動用外匯捍衛澳幣,或者是外銷減少造成
- 國內信貸: 原先持平4個季度,總額近期下滑,顯示民眾對於信貸消費失去信心
- 不良貸款: 近3季以來不斷攀升,顯示出還不出錢來的情況越來越多,但不良貸款佔總存款僅1%,不太需要擔心不良貸款引起的金融風暴
- 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 比例全球第二高,家庭陷入了世界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之一,政府有在抑制房價,使的數值下跌
- 家庭住戶債務比率: 因為所得高,所以相對來說家庭的債務佔比例僅 15%
- 私人非金融部門債務比率: 指本年度還本付息額與商品勞務出口收彙總額之比。大多數國家,外債償債率介於0~20%間,旦外債償債率超過上述標準,則顯示該國的還債能力可能有問題,澳洲比例約21%上下,不算太誇張
金融機構
資本適足率: 大於 10%以上(巴賽爾協議一級需達8.625%), 顯示銀行經營安全及穩定,經營利潤頗高
利息及外匯匯率
- 政策利率: 持續低利,長期來說債券價格偏高,使得利率偏低逐步缺乏誘因,短期利率印債券價格偏低而導致利率走升
- 同業隔夜現金市場拆借利率: 1%, 資金闊綽無虞, 所以隔夜拆款利率並沒較高
- 短期利率(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 0.945%, 央行貼現利差不大
- 二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 預期未來利率調升,債券收益率下降,因為短債避險購買升溫,使利率下跌
- 十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 預期未來利率調升,買短賣長債,使得長債利率上升
能源相關
天然氣出口為大宗,且出口量逐年上升,為全球最大出口國(72%都出口),而台灣為全球最大價口國
旅遊業
旅遊人數全面性下滑,旅遊業收入隨之下降,入境人數下滑,出境人口變多,下降人數最多的為中國遊客,其次為紐西蘭
商業和經濟調查
- 工業趨勢調查: 總體業務狀況,接下來6個月(指數)歡喜參半
- 股票市場指數: 3個月前來到高點後, 股票市場逐漸平淡,下滑2%
- 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 GDP較前一季下滑17%,市值佔比先前仍上揚來自於GDP下跌,而近期股市市值大幅下滑,導致占比出現衰退
- 證券交易所成交額: 成交量值逐步下滑, 成交額卻創新高(指數下滑,逃難?),上市公司家數一年前開始下降
簡單結論:
目前指標看下來,澳洲的經濟基本面並不良好
如果想要透過匯率套利,在相對低檔進場,然後等澳幣走強後獲利了結,但想要澳洲的貨幣能夠走強,先決條件就是澳洲國的基本面良好,這樣才能夠吸引海外資金匯入,推升該澳洲貨幣;此時澳洲聯儲在經濟面好的時候也會啟動升息機制,抑制市場熱錢,此時如果再搭配美國經濟面不衰退時,美元呈現空頭時, 才有可能; 另外因為澳洲為出口導向的國家,為有利於出口,勢必會適度地壓低匯率,使的出口成本降低, 所以更使得短期澳幣走強的機會趨於渺茫
所以
澳幣走強公式:澳洲基本面佳 + 澳洲聯儲展開升息循環 + 美元空頭
補充說明:
註1:(取自Money DJ)
實質有效匯率 (Real effective) 係用以估算一國貨幣對一籃子外國(通常為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的匯率變動。
一般所稱名目匯率,僅係衡量一國貨幣與另種外國貨幣的相對價值,而名目有效匯率係將本國貨幣對一籃子各種外國貨幣的名目匯率予以綜合加權;至於實質有效匯率則係將名目匯率透過物價或生產成本指數排除物價變動影響後,再予以綜合加權所得的值。
相對於基期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值100,指數<100表示本國對外價格競爭力上升,原因包括本國貨幣對外價值下跌及本國物價相對下跌;指數>100表示本國對外價格競爭力下跌,原因包括本國貨幣對外價值上升及本國物價相對上升。
註2:(取自中央銀行新聞參考資料 )
1.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ex, 簡稱REER)係用來衡量新台幣相對於主要貿易對手國一籃貨幣經考量物價相對變動後之加權平均匯率,其水準值高於或低於100是相對基期年而言。
2.當基期年的指數較高時,REER水準值就容易低於100;相對的,基期年的指數較低時,REER水準值就會偏向高於100。
3.惟在實務上很難找到一個國內外經濟均衡的年度為基期,故各界不認為REER=100代表均衡匯率。
所以說, 實質有效匯率以 2010年為基準點100, 如果指數小於100 表示有競爭性,而整體實質有效匯率自2013年後持續下降趨勢看來,貶值換取澳幣的競爭性是必然的
另外一件有趣的地方在於,實質有效率匯率,反映出澳幣在國際上的實際升貶值情形,將各國的升貶值與澳洲國內的物價指數涵蓋近來考量得到的實質有效匯率持續下滑,看看出澳幣的實際貶值趨勢,而相對應的澳洲貨物跟勞務的輸入趨勢線,居然呈現相關係數高達0.81的高度相關性,這也看得出來澳幣實質貶值影響到澳幣民眾從國外的進口意願,畢竟從國外進口貨物和勞務消費上也是屬於較奢侈的消費行為,如果能夠透過國內取得廉價貨物和勞務,我相信民眾或企業也不願意花更高的成本從國外進口,不是嗎?
來源資料:
維基百科; ceicdata; stock-ai.